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近日發布《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規劃設計宜居建設導則(試行)》修訂版,對原導則中的選址規劃、社區環境、配套設施建設、戶型面積等多方面內容進行了優化補充,并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。
《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規劃設計宜居建設導則(試行)》自2017年9月發布以來,已經有37個項目約4.3萬套共有產權住房按照導則設計建設并陸續交用。有關負責人表示,近年來通過項目實踐來檢驗標準,同時多渠道收集百姓需求,并充分考慮新政策、新標準對共有產權房的影響,需對導則中部分條款進行修訂。
此次導則修訂進一步細化建設標準,以豐富的社區配置滿足居民的多樣化需求。修訂版明確了圖書館、室內健身館的建設標準設置,鼓勵因地制宜設置豐富居民公共交流的空間,并對電動自行車的停放、充電,分類垃圾收集點和快件箱的設置等內容提出具體要求。這些細節將成為設計方案評審的重點審查內容。
此次修訂充分考慮"全面兩孩"及居家養老導致現有一部分家庭的規模和結構發生的變化。根據家庭代際及兩孩、適老性等新需求,倡導多居室精細化套型設計,提出中心城區按照建筑層數執行差別化面積標準。其中,原"城六區新建項目套型總建筑面積不應大于90平方米"修改為"十八層(含)以下的住宅建筑,套型總建筑面積不大于95平方米;十八層以上的住宅建筑,套型總建筑面積不大于100平方米"。
參與了導則修訂工作的北京市住宅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、北京市保障房政策咨詢組專家錢嘉宏表示,調研發現,購房人最關注的是居室數量,三居室是主力需求戶型,所以本次套型面積上限標準修訂以三居室為設計原型,在原來基礎上做了一定程度提升,并充分考慮樓層公攤面積等因素。這種"層數﹢套型建筑面積"雙重控制標準,也更有利于實現品質的均好性。
此外,為滿足全生命周期的家庭生活需求,本次修訂還提出"空間可變性"原則。倡導房屋主體結構大空間布置,戶內空間通過輕質隔墻系統、家具設備設施等靈活劃分套內功能空間,實現住宅使用的長壽性、可變性,以適應不同家庭結構、不同生活階段的多樣化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