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建筑行業,資質證書一直都是建筑市場的入場券,建筑企業的生存發展與資質的等級、類別和范圍息息相關。國家也在對資質改革的同時,使得原有的市場競爭格局也被打破了。
資質改革對中小建筑企業來說意味著什么?
相關數據顯示,民營建筑企業占我國建筑企業的80%以上,持有特級資質的僅占1/3,多數建筑企業都是持二、三級資質的中小型民營企業,長期徘徊在低端建筑市場。在憑資質定英雄的建筑市場上,競爭優劣一目了然,更是一度形成了"強者更強,弱者更弱"的局面,中小建筑企業被壓制到無法翻身的地步。
為了解決建筑行業不均衡發展,2014年以來,資質改革一直在淡化企業資質、強化個人執業。比如:
1、取消了特級資質和一級資質標準中承包下限的限制。
2、勞務分包資質全國試點,多地取消了勞務資質。
3、深入推進建設工程企業資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,修訂完善企業資質標準,科學設置考核指標,減少資質數量。
4、大力推進工程總承包。
細看資質改革的相關政策,就會發現一方面在淡化專業資質,一方面不斷地在強化總包資質,總包資質升級的門檻也越來越高,導致行業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。資質改革對中小建筑企業來說,形成了一個怪圈:沒有業績,就沒有資質;沒有資質,就接不到工程,何談業績。
建筑資質改革是好事還是壞事?
資質改革就是為了改變現階段建筑市場弱肉強食的現狀,但是對于已經擁有多個一級、特級資質的大型建筑企業來說,淡化資質不等于取消資質。資質改革后更是抬高了總承包資質的門檻,當總包資質越來越難申報,就會造成物以稀為貴的局面。
總包工程在招投標時,光是資質方面就能刷下去一大批中小企業,還沒開始就能猜到結局,中小企業在沒有資質接項目的情況下,只能被迫擠出建筑市場,數量超80%的企業受到沖擊難以發展。
當然,對還沒有進入建筑行業的那一部分民營企業來說,淡化了專業資質即"小資質",也意味著進入門檻的變低。 資質改革的出發點是好的,但是理想很豐滿、現實很骨感,具體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建筑企業的困局,還是需要時間來證明。
無論是任何變革我們都要相信,無論是政策寬松還是越來越緊都要做的很好的喝不好的,我們要充分利用企業的優勢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迅速突圍。
Tag標簽: